
產品經理(Product Manager,PM)負責產品的經營,帶領包含工程師、設計師在內的團隊一起完成任務達成經營目標。產品經理心裏對到達產品目標的方法要有完整、清晰的路線圖,姑且不論所描繪的發展路徑是否真能帶領團隊最終獲致成功,但若連產品經理經理都沒有辦法提出明確的願景與到達的路徑時,團隊就會像無頭蒼蠅般處於瞎忙的狀態。
產品經理在公司中扮演產品負責人,對上溝通產品的目標跟策略,橫向對齊不同產品線,確保方向與步調一致。產品經理在團隊中扮演協調者,必要的時候也是決策者。就我的工作經驗跟研究來說,一個好的產品經理需要以下幾個職能。
問題分析
產品經理需要有強大的邏輯思考及歸納的能力,面對復雜的問題能有周延完整的分析架構,除了釐清問題協助自己思考外,更能有系統的讓問題的各個面向被涵蓋,不論短時間內是否有資源可以處理,但在產品經理的心中永遠有張大的藍圖,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快速提出合理的分析或解決方案,能做到這些全因他已經花了時間完整的思考問題的本質。好的產品經理會展現出良好的溝通能力,能直接有邏輯的傳達自己的想法,也能完整理解對方想要傳達的訊息,包含表面講的及心裡期許的,讓溝通兼具效率及效果。執行力
產品經理領導團隊持續朝目標邁進的過程勢必充滿挑戰,如何能敏銳的感受到外部市場的價值與變化,做出路線的選擇,同時清楚瞭解團隊當前面對的問題,在價值、成本與風險間做出適當的平衡,把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,透過有計劃持續解決小問題的方式帶領團隊往目標邁進,就是產品經理需要的執行力。據我的觀察,很多產品經理在執行力的表現都不好,沒有辦法在價值、成本與風險間做出適當的決策並說服團隊,在面對大的問題時沒有辦法分解出具體可行的做法,讓執行的風險隨著範疇變大而變高,最終導致專案失敗,團隊缺乏方向感。使用者導向
好的產品經理總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問題,在到達目標的過程中時時緊扣使用者需求,在團隊中扮演把設計跟研發人員拉回正確方向的角色,避免一味的往牛角尖鑽。要做到使用者導向的決策最重要的是客觀的態度,設計師與工程師在本質上都有自己強烈的主觀意識,不管是介面設計或是系統設計,專業的意見有時會凌駕使用者需求,例如設計師可能會把介面的 Pattern 一致掛在嘴邊甚至當成自己專業上不可妥協的要素,但實際上使用者需要的可能不是介面 Pattern 的一致,他需要的是能清楚簡單的理解跟系統互動的方法,這時就需要產品經理從客觀的角度跟團隊釐清使用者背後的需求,並協助專業人員調整面對問題的心態。問題分析、執行力與使用者導向是我認為產品經理最重要的三個面向,但除了這個之外,產品經理應該具備理性與感性的人格特質,大量多元的吸收資訊,常思考,良好的專案管理與團隊合作,理解並認同公司的願景等…,簡而言之,這不是人幹的,這是超人幹的(攤手),但重點太多就沒重點,所以若你還不清楚自己缺了什麼,先以前三項為主吧。
若想了解更多如何成為好的產品經理的方法,可參考這幾篇,透過不同角色的觀點來理解別人怎麼看這個職務。
- http://buzzorange.com/techorange/2014/05/16/what-rd-think-of-pm/
- http://www.inside.com.tw/2015/04/01/what-designers-can-learn-from-product-managers
- http://www.inside.com.tw/2013/08/02/a-product-manager-s-job
https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h1chang/8117830311/
*本文未經同意不得轉載
Written with StackEdit.
0 意見:
張貼留言